如果健身可以重來,我會做的四件事

如果健身可以重來,我會做的四件事

筆者最近夜觀星象,掐指一算,驚覺自己健身也來到了第九年,明年將邁入第十年。雖然健齡已算資深,但體態並不算突出。一方面是自己並非專業健身教練,僅是普通業餘愛好者;另一方面則是心態趨於安逸,不像剛接觸健身時那般瘋狂與熱誠。但如果我能回到九年前第一次健身的時候,我會做以下這四件事,讓自己少走一些彎路。

 

 

相信專業,付費學習

剛下定決心要改變體態的時候,筆者為了省錢,僅是在網路上爬文學習徒手健身,在公園的單槓上和家中地板練習引體向上和伏地挺身、徒手深蹲等簡易動作,剛開始三個月還有點進步,之後一年完全卡關。迫於無奈,只好花錢到健身房找教練改善體態,結果短短三個月增肌突飛猛進。後來我才知道,真正的專業相比自己胡亂摸索,確實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,更何況一旦學會,也是終身受用

 

 

紀錄飲食和體態

在上教練課後三個月,筆者迎來體態的第二次卡關,當時教練開出了飲食菜單,要求我一日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量。一開始我還自備電子磅秤,在外食時認真的計算各種食物的重量去換算營養成分,體態確實迎來第二次的進化,但一陣子後嫌麻煩就憑感覺粗估大概而已,結果體態又是卡關到現在,最後就習慣了。如果你想更上一層樓,紀錄飲食和每日的體態變化是必須的,才能更好的調配飲食和訓練量,隨時調整方向,很麻煩但很有效

 

 

專注當下

不只是筆者,很多健身老手訓練久了,到健身房訓練都進入一種「自動駕駛」模式,練胸就臥推、練腿就深蹲,起槓時也沒特別的激情,做就完了。但其實「念動一致」也是增肌減脂的關鍵,專注當下的訓練部位,有意識地用大腦控制部位的肌肉收縮,而不是單純的舉起重量和克服阻力而已。如果大腦進入「自動駕駛」,訓練效果可是會大打折扣的。

 

 

訓練求質不求量

筆者有一段時間也是非常迷信「訓練越多,進步越快」的迷思,所以教練課上完後自己亂排課表,練任何部位都秉持著高強度、高容量、高頻率的「三高訓練法」,例如練胸當天,臥推就先來5-6組(最後一組還做遞減),接著上胸斜推、雙槓撐體、飛鳥夾胸、機械式胸推也各來5-6組,再加兩種練肱三頭的動作,整套練完差不多兩個小時(一週單一部位還訓練兩次)。結果,體態根本沒明顯進步,還嚴重影響睡眠,身體根本休息不過來。後來我才意識到「高強度、高容量、高頻率」是不可能的三頭馬車,與其練那麼多,不如著重「訓練品質」,認真面對每次的組數,著重每一下的呼吸與肌肉收縮,盡可能每一下都要完美,這樣的訓練效果會遠超亂塞一堆組數的課表,做到真正的事半功倍。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

請注意,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。